讓女性之聲更加嘹亮|鄂城區婦女小組典型案例②
推進全市依托網格、居(村)民小組建立婦女小組是建強社區(村)婦聯組織的重要舉措,也是推動婦聯組織縱向延伸,向基層扎根的有效載體。鄂城區婦聯堅持黨建帶婦建、因地制宜、婦女為本、效能提升,積極組建婦女小組。通過“鄂城區婦女小組典型案例”專欄,宣傳展示各鎮街在婦女小組建設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,助力大家探索新的工作路徑。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新溝二隊婦女小組。
基本情況
峒山村新溝二隊常住人口300余人,婦女人數148人。為更好服務群眾,打造和美峒山。由小組黨員、社工等6名有意愿、有能力、有精力為村民服務的婦女代表組成新溝二隊婦女小組,村婦聯執委徐淑琪擔任組長。婦女小組帶領“巾幗志愿服務隊”共同激發婦女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活力,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、矛盾調解、公益事業、權益維護、關愛服務等志愿活動,共同架起黨群“連心橋”,繪就“峒”心圓。
主要做法
(一)以點帶面,煥發組織活力
峒山村以新溝二隊婦女小組為試點,大力推動其他灣組婦聯婦女小組的建立,實現以點帶面。定期對婦女小組成員進行理論政策培訓,提高服務能力和知識水平。一是深入傳達學習中國婦女十三大報告精神,貫徹落實好中國婦女十三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,進一步增強峒山村婦聯干部做好新時代婦女工作的決心和信心。二是弘揚清廉教育建設清廉峒山,定期組織婦女同志在峒山廉政基地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學習活動,大力弘揚廉政文化,弘揚社會新風正氣。三是以文化活動為載體,定期開展系列文化活動,為14名婦女群眾提供專業服裝、樂器,成立“峒山打鼓隊”、“廣場舞隊”,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帶動更多婦女參與體育活動,積極推行鄉風自治。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活動,如傳統禮儀講座、家風家訓分享會等;常態化開展“十星級文明戶”、“好媳婦好婆婆”、“最美家庭評選”等各類活動10余次,旨在推動移風易俗,樹立文明新風。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,婦女職工積極參與“峒山‘游’你更精彩”、三八婦女節文藝匯演活動、小龍蝦油菜花活動、我們的節日等20余次。
(二)暖心服務,打造和美村灣
新溝二隊婦女小組是在峒山村“兩委”的支持下打造成為小組驛站,為村民提供歇腳、休息的場所,讓婦女群眾能夠集中議事,堅持“大家的事,大家商量著辦”。與“巧巧工作室”共同開展“反邪教 防詐騙”“4050政策”等宣傳活動,積極排查化解村民矛盾糾紛8起,發動12名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,全覆蓋普及“兩癌”篩查健康知識,以實際行動抓實群眾服務管理。2023年峒山村被授予“巧巧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室”市級示范點稱號,并入選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。同時聚力人居環境整治,號召婦女職工拆除雞棚、違建棚房,定期清掃庭院,實現房前屋后碼干凈。峒山村在建設老舊時光紀念館時,小組婦女職工紛紛自愿捐贈老式禮盒、收音機、錄音機等老式物件,煥發出人們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感慨,激發婦女同志在村灣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(三)聯企帶農,搭建就業平臺
峒山村土地肥沃,以第一產業為主,其中蝦稻經濟最為突出,其成本低、風險小,非常適合農戶家庭養殖。通過積極推廣蝦稻種植技術,讓婦女職工不出遠門,在家也能賺到錢。峒山旅游景區成立后,提高了知名度,吸引不少游客,導致西嶺別院、峒山客舍、華美創意園、棲客露營基地等產業基地缺少人手,婦女小組就積極在村里尋找合適人選,為婦女群眾和企業牽線搭橋,兩年來,共帶動了50余名婦女就業。為維護婦女職工權益,與峒山村工會組織多次入戶走訪“亮身份”“亮牌子”,了解就業情況,為婦女提供公益法律服務。針對失業婦女職工,尋求公益性崗位,做實兜底就業。
經驗啟示
堅持黨建引領,開展宣傳活動。通過樹立優秀典型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匯聚巾幗正能量,發動更多婦女群眾參與基層治理,實現家風帶鄉風。
轉變工作方式,提供針對性服務。根據實際情況與不同部門合作,協同多類資源,實現1+1>2的效果,為基層婦女職工解難事、辦實事。
完善工作機制,強化服務能力。推動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議、民事民決,以婦女職工的需求為導向,在婦女工作開展中注重“亮身份”“亮牌子”。增設符合本地情況的服務項目,把服務送到“家門口”。